原创投稿

美文赏阅

一个人摆脱贫穷,从打破阶层复制开始
2023-11-09 10:13:34 144
  • 收藏
  • 管理


    作者:洞见ciyu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90年代,一位大学的经济教授去贵州黔西南山区调研。

    他路过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几乎户户都穷得叮当响。

    他们唯一的谋生路子就是去山里割石斛,然后去几十里开外的镇上贩卖。

    教授拉过一个青壮年询问:怎么没想着另谋出路?怎么没想着建立属于自家的销售渠道?

    村民回答说,他父母、邻居都是这样割石斛的,他自然也跟着这样干了。

    经济教授一针见血道,一代复制一代的贫穷,一个人复制另一个人的贫穷。

    一个人跟着底层群体的脚印走,就永远走不出出身的困局。

    说到底,人是环境的产物,贫穷常常就是这样批量复制的。

    01

    • 复制原生家庭的认知思维。

    华中师大的教授戴建业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老板常去立交桥下招聘进城务工的农民。

    多年以后,他转做项目,所招的员工需求也由建筑工人变为整理资料的文员。

    为缩减人力成本,他雇佣最多的就是人才市场上起薪很低的大学生。

    一次偶然,老板发现有些大学生的父母正是当年为自己工作的农民工。

    戴建业不由感慨道:贫穷也在遗传,它真的是可以遗传的。

    其实,与其说贫穷在遗传,不如说我们自己拷贝父辈的生活。

    中科院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王金战曾说:“父母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的天花板。”

    我们从家里继承来的见识和眼界,成为了最大的牢笼。

    机场安检员@林一舟说她最后悔的事是把父母的话当准则,活成了他们的2.0版本。

    农村出身的她就读于一所985大学的金融专业。

    在当时,金融专业可是香饽饽的专业,若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市场都抢着要。

    林一舟在校期间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在各种比赛中也斩获证书。

    毕业那时,她在四大会计和一些大厂的笔试和面试一路过关斩将,收到许多offer。

    当她得知家乡县城里的机场在招人时,林一舟却毅然决然放弃了这些优渥的工作。

    老师、朋友都来劝她,可是她就固执地认为,一份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会这样执拗呢?

    因为父母时不时地告诉她,稳定的工作有多难得。

    邻居有谁进体制内,她父母就会跟她说,你看谁谁真厉害,坐在办公室吹空调。

    可等她进入机场几年后,她后悔了。

    这几年里,同学们个个混得风生水起,她却泯然众人,每个月领着四五千的工资。

    不仅如此,她现在还担心这小机场会不会被关闭,忧虑自己是不是已经被社会抛弃。

    一个人贫穷,源于抄袭父母的思维模式。

    我们好比一抔黏土,父母如定型的瓷器,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结果不过是成为他们的复印件。

    专业选热爱,还是选热门?

    工作要前景,还是要稳定?

    结婚图家境,还是重人品?

    答案从来不在父母那边。

    一个人要跨越阶层,打破代际相传的宿命,就得重新设计自己人生的脚本。


    02

    • 复制底层圈子的行为模式。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玉平,在《百家讲坛》中讲到“鹤立鸡群”这个词。

    常人眼里,一只鹤立于鸡群中,当然会成为最耀眼的存在。

    赵玉平却说:“鹤立鸡群”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被鸡群逼死,要么只能被鸡群同化。

    现实中,结果往往是后者。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人是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烙印上周围的人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作家韩少功的书中,有个主人公叫老韩。

    老韩当年下乡时,认识了一个村里的少年魁元,踏实热情,很招人喜欢。

    多年后的某天,魁元带着一个同伴来城里拜访他,希望老韩帮他们找一份工作。

    老韩对魁元印象不错,便安排他们住下,并把他们介绍到朋友的工程队干活。

    但没过几天,俩人就干不下去了,说日头太晒。

    老韩愣住了,农村娃怎么会受不了晒呢?

    细问之下他才得知,这些年魁元在村里结交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

    魁元学他们喝酒吹牛,在村里四处晃悠。

    但魁元并不以此为耻,反而觉得这样的日子很潇洒。

    老韩见魁元染上了奸懒谗猾的臭毛病,立刻将两人赶出了家门。

    没过多久,魁元就因为聚众赌博,被抓进了监狱。

    一个人身处劣质的圈层时,耳濡目染之间,也不可避免会被同化掉。

    因此,想要改命,必须远离底层圈子。

    人大历史系教授张宏杰还在银行打工时,每天下班都要绕开回家的路。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忍不住跟邻居打牌,从而一心在图书馆研读历史。

    美国作家乔治·吉恩·内森为了更好地工作,避免跟同事一起厮混酒场,他毅然决然搬出合租的公寓。

    把消耗自己的人请出生命外,才不至于向下坠落。

    《圈里圈外》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圈子修炼术”。

    社交是个大圈子,套着无数个小圈子。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远离低层次的圈子,进入更优秀的人群当中。


    03

    • 复制社会群体的消费观念。

    之前,网上有个点击过亿的话题:为何年轻人存不下钱?

    有个评论获赞无数:高薪不好到手,消费的场景到处都是。

    看见别人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马上仪式感十足地点了一杯奶茶。

    媒体造势说“欠谁的一张电影票该还了”,你也学别人马上为所谓的情怀买单了。

    我们狂热地跟风消费,钱包不知不觉中就被掏空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和埃斯特,是世界级“贫困”专家。

    他们通过研究对比发现: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掉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消费陷阱”。

    不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就难以踏出致富的第一步。

    B站博主@统一的奸商之路讲过自己的经历。

    博主出身并不富裕,为了攒钱,他顿顿都吃公司工作餐,别人嫌不好吃点外卖,只有他老老实实吃到了离职。

    甚至连周六周日,他都是主动在公司加班,一方面是想通过加班提高业绩。

    另一方面是公司零食柜里无限供应的水果、泡面和饼干,能解决他的一日三餐。

    就是这样一块一块地攒,他最终攒下了第一桶金——60万。

    他靠着这60万创业,如今身价上亿。

    这世上暴富是痴心妄想,细水长流地一笔笔攒钱才是人间真理。

    作家连岳讲过这么一个观点:“储蓄是穷人思维,消费才是富人思维,这可能是近年来最毁人的谬论。信了,你的财命也就死了。”

    把花钱不当回事,金钱也会把你不当一回事。

    无论何时,会储蓄,少花钱,永远是普通人变富的第一路径。

    晴备雨伞,饱存饥粮,我们就能一步步从穷人堆里爬出来。

    1987年,美国的圣苏珊娜山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当时山上1000只山羊,其中有一两只被两只恶犬惊吓到,一跃跳下了山崖。

    其他山羊见状,也纷纷模仿他们,最后跳崖而亡。

    有时,人就像一只跟风的山羊,别人这样想,我也这样想;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知不觉,活成了底层的大多数。

    社会学家斯塔夫·勒庞很早就告诉我们,如果对周围的人的观点、做法不加思辨,就容易成为乌合之众。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洞见

    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页:所有的遇见,都是为了还债 下一页:庄子:一个人的强大,从沉默开始
    精彩评论
    (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