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投稿

美文赏阅

和 艺 术 家 一 起 造 个 太 阳 吗 ?
2021-01-20 16:19:11 1799
  • 收藏
  • 管理



    自古以来,与大自然打交道就是人类的本能,艺术品走出美术馆走向大自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风云雨雾到日月星辰,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


    最初,艺术与自然的结合是浪漫的大地艺术,大家最熟知的应该就是大地艺术创始人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螺旋码头”(Spiral Jetty)了。罗伯特在 60 年代厌倦了美术馆中的艺术,于是把作品搬到了美国犹他州盐湖的岸堤。尽管这条长达 457 米的螺旋很快就被湖水淹没,几乎没有人实际看到这件作品,但这件作品对自然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伯特·史密森创作于1970年的“螺旋形防波堤”


    罗伯特一直以自然为画板,并重新建构了一个“新自然”,希望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他就像一个梦想家,离开城市去到广阔的大自然去寻找理想。 


    罗伯特·史密森作品


    大地艺术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取材自然,而是试图创造自然。艺术家埃里亚松(Olafur Eliasson)在这方面似乎最有发言权,先定个小目标,比如造个太阳?: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气象计划》(The weather project),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03


    造个彩虹?: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美》(Beauty),1993


    埃利亚松最出圈的还是多个凭空造出的“人工瀑布”?,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纽约和巴黎凡尔赛宫的两座。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纽约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 2008


    他用了 8 年时间完成从初级版到豪华升级版的变身,在凡尔赛宫花园中心轴的人工运河上凭空架起了一座巨型瀑布,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更加强调与当地环境的协调。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瀑布》(Waterfall),2016


    在国内具有超高知名度的日本年轻视听艺术家黑川良一 (Ryoichi Kurokawa)也把人造自然做得出神入化。 


    「瀑 Octfalls」这件作品就是黑川良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完成的 “大自然无法做到的事”,重塑了物理世界的水流 ,让感官的刺激更加直白。


    黑川良一,《瀑》(Octfalls),视听装置/8频高清显示器,2011年,8分钟,尺寸可变,© 2011 RYOICHI KUROKAWA. All Rights Reserved.


    黑川良一的艺术作品中总是试图与自然产生联结,自然元素是黑川作品中的重要核心。在他看来,正是自然赐予人感知与思考的能力。他曾坦言,没什么能超越自然,他的艺术创作也不可能。黑川擅长先把植物拍成照片,然后检测照片上的特征点并以此生成双联图像,再对这些图像运用对立算法制成最后的影像。 


    黑川良一,《转换:(lttrans_ctx)》,双联影像装置,无声,2018年,4分钟,© 2018 RYOICHI KUROKAWA. All Rights Reserved.


    黑川良一也把触角伸向宇宙,《反向折叠》是他与天体物理学家合作,创作出的一件超沉浸视听装置。作品使用欧洲航天局(E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收集的真实数据,将星辰及星系的形成、演化相关的诸多现象转译成声音、图像及振频,描述了一场他预想中的 10 亿年后的宇宙奇观。  


    黑川良一,《反向折叠》展览现场,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与黑川良一「纯粹的」人造自然不同的是,日本艺术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则是「利用自然」来创造自然。自 2011 年的福岛核电站对人们以及自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之后,栗林隆深受触动,开始将植物、土壤和水等天然材料有机结合,创造出模拟自然的大型艺术装置。


    栗林隆,《从森林到森林》(Wald aus Wald),“感受自然艺术展”展览现场,2010,森美术馆, © “Wald aus Wald” shot by Keizo Kioku,provided by Sapporo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Executive Committee


    他曾用手工纸制造了一片白色森林覆盖整个画廊,悬浮于半空中,在每一小区域都挖了只能容纳一个人的洞。只有当你把头探进孔纸里,才能看到整个作品,行走在作品的间隙中,去思考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纽带。 


    栗林隆,《从森林到森林》(Wald aus Wald),“感受自然艺术展”展览现场,2010,森美术馆, © “Wald aus Wald” shot by Keizo Kioku,provided by Sapporo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Executive Committee


    栗林隆将潜移默化地将观众的视角转化为不起眼的昆虫视角,透过缝隙向外窥视,重新观察我们日常忽视的森林。「从森林到森林 Forest from Forest,树是纸做的,纸也是树做的,他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提醒着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对自然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要换位思考,要保护自然。 


    栗林隆,《从森林到森林》(Wald aus Wald),“感受自然艺术展”展览现场,2010,森美术馆, ©“Wald aus Wald”shot by Keizo Kioku,provided by Sapporo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Executive Committee


    栗林隆还有一件类似的装置作品,只不过这次他把白色森林换成了花园里捡来的几千片叶子,栗林隆把它们缝起来,挂在天花板上,取名为「地下雨声」。缠绕的树叶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覆盖层,就好像落在山上的树叶。  


    栗林隆,《地下雨声》(Underground Sound of Rain),2013,© “Underground Sound of Rain”shot by Takashi Kuribayashi


    为了欣赏地下的工作,观众只有走进去,才能看到这些盘旋树叶的底部——想象自己是一只蠕虫或蚂蚁,从巢中出来,享受冬眠后的新鲜空气和温暖阳光。他还创造了一些洞,让观众可以把头穿过,从表面冒出来。


    栗林隆,《地下雨声》(Underground Sound of Rain),2013,© “Underground Sound of Rain”shot by Takashi Kuribayashi


    后来,栗林隆发现了一棵被砍倒的树,于是把树干的切割部分放入玻璃盒中,剩下的玻璃盒子里装满了树叶和小植物。从一定角度观看时,这些玻璃盒子共同构成了一整棵树的形象。 


    栗林隆,《树》(Tree),“Imaginarium: A Voyage of Big Ideas”展览现场,新加坡艺术博物馆,2015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干的部分会腐烂,并在这个过程中赋予新的有机体和生态系统生命,每一个玻璃盒子将容纳自己的一个微小的新世界。 


    栗林隆,《树》(Tree),“Imaginarium: A Voyage of Big Ideas”展览现场,新加坡艺术博物馆,2015


    大自然是慷慨的给予者,艺术家们从回归自然,到创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永无休止。无论媒介如何改变,艺术家让观者尝试不断接近自然、生命与未来的边界,就是一直在倡导一种可持续的生活,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所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保护自然吧~




    ————


    ©本文为 Cc 主义 独家版权所有,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ccfoundation

    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声明免责申明: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页:生命,因简单而美丽 下一页:2021 内心丰盈,灵魂芳馨
    精彩评论
    (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