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篆刻

玉雕

国画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2021-10-20 11:21:52 1216
  • 收藏
  • 管理

    学习篆刻像书法学习一样,必须要有大量的临摹学习,但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实际上,创作是临摹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印宗秦汉”理念之下,大多数篆刻初学者会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秦汉古玺印的临摹学习,然后为了走向创作的最终目的,最后都会进入“流派印”的临摹学习,因为流派印更“接近”创作(严格意义说,流派印才算得上是“篆刻”,秦汉古玺是“实用印章”)。那么,这里有个问题,“流派印”从明代篆刻“鼻祖”文彭开始,有太多派别可供选择,初学者该从何学起呢?如图: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篆刻学》中提到的流派)

    这么多流派,“乱花渐欲迷人眼”,初学者很容易找不到“路”,写这篇文章,是我们给篆刻初学者在学习流派印时提供的一点小建议,就是:初学者在学习流派印时,最好从“浙派”开始学习。

    我们分别依托篆刻的基本技法篆法(含字法)、章法、刀法从三个方面说说这个问题:

    一、“篆法”方面

    “浙派”从丁敬大师开派到“西泠八家”的第七家赵之琛为止,他们篆刻作品的创作,基本仍停留在“印中求印”理论层面(直到“第八家”钱松时,浙派入印文字的篆法,才渐渐走向“印外”),其入印文字基本仍停留在从古代玺印中“采集”文字阶段。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西泠印社的丁敬像)

    也就是说,浙派篆刻的创作,其“篆法”基础,来源于秦汉古玺,特别是汉印的“缪篆”(不是指“鸟虫篆”),这些文字,初学者只需要查询相应的集字字典(比如《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等)就能查到,查到之后,将其与西泠诸家作品中的篆法两相比较,很容易就能领会西泠名家在创作作品时的篆法思路,如何改变字形,如何改变结构,与何营造疏密等,都变得有迹可循了。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汉印文字征》内页)

    如此,临一方浙派印作,实际上是“同步”了浙派名家的篆法创作过程。这些入印文字可能也具备了浙派名家的书法改造,但由于其基本字形仍然是“缪篆”的字形,所以对初学者的书法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初学者学习浙派印作,容易出成绩,这有益于初学者建立信心,保持兴趣。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丁敬的“丁敬身印”)

    方法很简单,就是遇到一方浙派印作之后,将印中文字从集字字书里查到的字逐一对比,思考其篆法变化,再认真思索,为什么这样变化。

    二、“章法”方面

    浙派印作历来被称作“有个性的汉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浙派的印作其章法也同样沿用汉印的章法,即“均分印面,任疏任密”,这种章法原则上,文字与文字之间不牵涉穿插避让,没有揖让迎接之势,只有字形疏密以及字形相同产生的呼应与对比。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黄易“姚立德字次功号小坡之图书”)

    浙派印作,无论多字印与四字印,其章法特征基本仍然是“汉印”的章法,基本仍然平均分配印面,字形繁密的排叠更紧以适应空间,字形简单的字使其松散以撑满空间。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蒋仁“真水无香”)

    浙派印作临摹得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浙派印作只是“随形就势”变化了每个字所占印面空间的大小。在汉印章法之外,又加了相应的文人巧思,但其大格局,仍然是端正安祥的,其章法构思不难理解。实际上也正是这个原因,浙派印作基本上都是“一本正经”的“学院派”风格,临摹浙派印作与临摹秦汉玺印一样,初学者都不会走向荒谬怪诞的“野路子”,不会成为“野狐禅”,实际上,这很重要。

    三、“刀法”方面

    “浙派”印作,其最大的个性在于这些印作的刀法基本纯以“切刀”完成(到了钱松,开始切削并用),而“切刀”最大的特征是“刀程短”,每一刀所刻,最多只是刀刃的宽度,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一刀切成一个点,刀杆连绵起伏之下,最后“积点成线”,最终形成斑驳古朴的线条。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切刀的行刀方法)

    同时,浙派的切刀并不是单纯的无规律的切刀,而是在线条的起止,线条转折和连接处以及笔画的形态等方面都具备特别规律的切刀,这些规律经过系统的训练,初学者很容易系统掌握,其特征(规律)大致如下:

    1、笔画的两端基本呈现方角状态,实际上是三个方向的切刀共同组成了每个笔画端点的形态特征。简单说,就是两个字:“方头”,线条两端的“方头”;

    2、笔画的连接处和转角处,外边两刀切成方形,内角则立刀转刃刻成圆弧状,简单地说,记住四个字就可以了,就是“外方内圆”(这实际上也是“缪篆”的字形特点);

    3、由于每一刀切刀的发力方向不会完全统一,因此笔画的形态呈现不规则的波磔状,实际上也是两个字:“波磔”。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浙派的“八个字”)

    八个字记好,刻熟,浙派的刀法就基本可以解决,相比徽派复杂的刀法及复杂的线条特征,要易记得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八个字”的要领比复杂的刀法更简单易记些。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西泠八家”于浙派中的位置)

    实际上,技法之外,还有一点值得一说,就是浙派有相应庞大而风格相近又有传承的篆刻家群,就是“西泠八家”,这就为初学者提供了相应庞大的临摹样本,由于他们风格接近却又各自带有鲜明的个性,“西泠八家”历来被誉为“浙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有各的特征,时间跨度又足够长,如果沿着时间线从“丁敬”开始学起,一直学到“钱松”,认真学习完毕,实际上等于把清代篆刻史重新梳理一遍,这对于初学者对于篆刻理论的学习也是多有裨益的。


    作者:谈艺录

    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页:细读《篆刻学》:篆刻章法中的窍门和禁忌 下一页:篆刻入门:那方看似简单的秦印“日敬毋治”其实不简单
    精彩评论
    (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