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篆刻

玉雕

国画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2022-01-11 11:22:28 1536
  • 收藏
  • 管理

    文/王呈祥

    我们都知道,乾隆是一个酷爱题字的皇帝,一生收藏晋、唐、宋、元和明代字画4000余幅,几乎全被他题过。一幅上而且题字不止一处,有时是几十处,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不过28字,他就为之题字63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题字癖好的皇帝,也有不愿题字的时候。有这样一幅名画,它位列“中国十大名画”第三,乾隆就不愿为它题字,它就是《富春山居图》。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为啥不愿题字

    《富春山居图》不是电影吗?早年的确有部电影叫《富春山居图》,而这幅画则是元代书画大家黄公望的传世之作,十足的“国宝级”名画,仅排《洛神赋图》和《清明上河图》之后。

    那么,乾隆为啥不愿为它题字呢?正常来说,有三个原因:一是未经乾隆手。没见过,所以没法题字。二是不喜欢。见过但不喜欢,所以不愿题字。三是赝品。见过但发现是假的,所以不愿题字。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相关文献记载,乾隆年间《富春山居图》藏于紫禁城内,而收藏它的人正是乾隆。对于普通人,要说不喜欢能说得通,但对于这样一位书画皇帝,要说他不喜欢说不通——4000余幅作品都题了,还差这一幅吗?因此只有第三个原因——赝品。

    也许有朋友要说了,《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乾隆有题过字,并且还题了多处,怎么能说没题过呢?别急,一切要从这幅画的历代流传说起。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历代流传

    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富春山居图》,之后送给了自己的师弟无用禅师。由于当时黄公望画画已很出名,无用唯恐外人巧取豪夺该画,特意嘱咐黄公望在卷尾写上是送给他的(黄在落款时写的非常清楚——见下图),之后的一百年里,并无对这幅画的记载。

    一直到明代,被明四家之一的沈周收藏,可他也并未收藏多久,据说之后被朋友的儿子偷走变卖,从此流落江湖,之后又经历了多次买卖,直到晚明董其昌买去,这才得到片刻安稳。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董其昌晚年又将画卖给江苏的吴志军,吴志军将画传给儿子吴问卿。吴问卿非常喜爱这幅画,可他是个死心眼,临终前非要一把火烧了给自己殉葬,幸亏他侄子当时从火盆里将画拽了出来。

    拽是拽出来了,可其首的一段已经烧没了,并且还把后面的烧成一大一小两段。从此小段叫《剩山图》,大段叫《无用师卷》。

    后来到了乾隆时期,对这幅画早有耳闻的乾隆皇帝,甚是想得到它,便以重金征召。文献记载,乾隆十年(1745年),该画被征召入宫。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名画入宫

    见到画后,乾隆进行了仔细的鉴定,他断言就是黄公望的真迹。之后便爱不释手,时常拿出来鉴赏,每次鉴赏完后就在上面题字,并先后为之题字54处,要说他不喜欢真的说不通。

    问题是,一年后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宫,这下可把乾隆搞懵了。无论是从笔法还是落款和历代题跋,第二幅都要比之前第一幅高明。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改口却难以启齿,再说君无戏言,说改就改皇帝成什么人了,干脆一口咬定这幅画是赝品。之后他还让大臣梁诗正在上面写了一段文字,大致意思是画是假的,但画得很高明值得收藏(见下图)。

    也就是说,被乾隆题了54处字的《富春山居图》是赝品,而后来的这幅才是真迹。于是乎,问题就来了:乾隆这样一个书画行家,怎么就看走眼了呢?这就要说到古代的书画造假了。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书画造假

    有一种叫移花接木的书画造假,就是将真迹的部分内容拼凑在赝品上,使之成为真迹,第一幅进宫的画就是这样的。事实上,有人将董其昌的题跋裁掉拼到了第一幅画上。

    另外,第二幅画落款说明是送给无用禅师的,而第一幅的落款则说是送给一个叫子明的人。造假之人还算有良心,为了区分真假,没有原版复制。经过乾隆的考证,子明叫任仁发与黄公望是同一时期的人,并且二人还有交集。

    董其昌和子明都是铁证,所以在第二幅没出现之前,乾隆认为第一幅是真迹,其实是赝品。也正因如此,他才不好意思在第二幅上再题字。

    乾隆为啥不愿给《富春山居图》题字?原因难以启齿


    后记

    尽管这个故事有些可悲,但对于第二幅真迹来说却是幸运的,正因乾隆认为第一幅赝品是真迹,第二幅真迹才逃过被提拔54次的命运。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尽管《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是一幅赝品,但仍有较高的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作者:二小书法

    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页:即使你把书法写得像王羲之,也没用? 下一页:为什么“田楷”不登大雅之堂:不登不等于难登
    精彩评论
    (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