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篆刻

玉雕

国画

临帖二十年,书法不入门?问题在哪?古人的解决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022-11-28 16:12:07 419
  • 收藏
  • 管理

    临帖也是个技术活。

    有的人自称已经临了二十多年的字帖,虽说能写,但是谈不上书法。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没有入门。

    问题出在哪?

    有问题是肯定的。因为很多古人成为书法家靠的也是临帖。


    首先,是一个认知问题。

    认为临帖目的是像,一模一样。这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认知问题。

    有的人临帖完全是为了像而像,这不是学书法,给他一张画也是一样的。这已经失去了字帖的意义了。

    而有的人临帖,目标是朝着像去的,但是心里却在想,作者的用笔技巧,结构特点等等。

    虽然这样临帖不一定很像,但很有作者的用笔特点。其实这已经是入门了。

    认知的不同,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一种人一脱帖啥都不会,第二种人,不但能脱帖,还能加进自己的东西,成为书法家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解决临帖这个问题的。

    董其昌把临帖分为几个阶段。

    一开始是入帖。也就是照着字帖写,怎么像怎么来。

    接着就是出帖。注意出帖不是自己随意写。而是回想作者的书法神采。主要是为了写出作者的风格。

    这一点就难了。这是一个综合体。你不但要注意点画笔法,还要注意结构等等。

    董其昌还有个好方法,特别看重字帖的第一印象。就是看这个字帖第一眼给自己的感觉这个太重要了。

    比如很多人看兰亭序,第一感觉就是飘逸潇洒。这个印象太重要了。因为后期的笔法和结构都是为这个特点服务的。

    有的人不注意临帖的这个第一印象,临成古板样,这样临帖,书法怎么可能入门?

    我始终建议学书法要“三心二意”。

    不局限在一本字帖上。有的人为了表现专一,死磕一本帖,这其实不可取的。

    为什么这样说?

    书体是演化而来的。你选择不同书体来练,其实就是在这体会这个演化过程。

    在古代学书法一般都是真草一起学的。先有的草书,后有的真书。你懂得了一种字体的来龙去脉,怎么可能学不好书法?

    结束语:

    学书法没有不苦练的,但是努力方向不对,也是不行的。

    临帖也是有方法的,不是靠练就能解决的。同样一本字帖,有的人成了书法家,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入不了门。

    差距就在方法上。

    说说你的观点。

    原创作者:墨虫

    本文由墨虫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作者:学书法

    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页:楷书冠绝天下的黄自元,没曾想其行书更精彩,笔墨饱满,沉着痛快 下一页:花甲老人随手打了个草稿,却成为书法史上不可逾越高峰,不服不行
    精彩评论
    (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