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篆刻

玉雕

国画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2021-02-02 16:05:06 1456
  • 收藏
  • 管理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读“章法”章节的第二节:疏密。

    古印文字,疏密肥瘦均匀者多,——如下面图中的“部曲将印”、“军曲侯印”——其不均匀者如下面图中的“折衝猥千人”——除凿印而外,大都自有其斟酌处。古人所谓“宽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可以容针。”学者宜于此等处索之。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疏密均匀的汉印印例)

    这两方印,属汉印中的章法平正均匀者,线条的粗细均匀之外,线条之间的间距也基本相等,四个字在印面中所占的位置也基本均分。这也是汉印章法的基本特征,就是“均分印面”。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汉印中疏密明显的印例)

    这方“折衝猥千人”印,“折衝猥”三字笔画繁密,因此作者刻得细而密,“千人”二字笔画简单,因此作者刻得肥而宽。

    古印文字,大都占地相等,如右举“折衝猥千人印”,“折衝猥千”四字,各占全印六之一地位,人字以奇数古独占六之二。然亦有笔画繁者占地多,笔画简者占地少者,当视印文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这段话讲的是汉印一般章法原则,即“均分印面”原则,就是四字印,印面均分为四等份,四字各占四分之一;六字印,则将印面均分为六等份,六字各占六分之一;五字印,则前四字各占六分之一,第五字占最后的的六分之二。如图: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均分印面的汉印印例)

    但是,这只是一般章法原理,古印里还有很多疏密突出的特例,后面会陆续提到。

    注意,邓散木先生这第一段话里的那句引用并不准确,或者说是章法原则的大意。准确的原话出自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上》,原话是:“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包世臣像)

    这句话是包世臣引用他的老师邓石如的话,因此我们一般把这句话的版权归在邓石如的名下,但不管版权归谁,理解疏密,其核心就是理解“疏处更疏,密处更密”的疏密原理,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篆刻创作。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邓石如疏密突出的印例)

    此外,在疏密章节,邓先生还举了两个例子:

    其一,关外侯印,如图: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关外侯印)

    右“关外侯印”,“关”字笔画烦(繁),占地较多,“外”字笔画简,故占(地)较少。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方因疏密影响占地的印例。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两方: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因字形疏密影响占地的印例)

    这两方印才真正是因为字形繁密而占地更多、因为字形简单而占地更少的印例。依邓石如的疏密理论,汉印中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印例,字形简单的字占地更多,如: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汉印疏密特例)

    其二、晋归义羌王,如图: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晋归义羌王)

    晋归义羌王印为凿印,“晋”字直画极多,故占地几及三之二,“羌王”二字笔画简少,故占地只三之一弱。至其占地之多少,似无法而实有法,可参阅第七节承应例。

    这方印,邓先生解说不清楚,晋字实占两字位置,但横向占印面空间,只是略略逼过平均界线。

    关于疏密,有两条印坛掌故初学者必须记下:

    1、赵之谦的疏密观

    赵之谦的疏密观继承自邓石如,但也是他自己锤炼出来的篆刻章法窍门,他在《铜鼓书堂集古印谱》后记里写道:“余所得集古印谱,以《西亭印纂》为最精,又得童山人钰手拓北平朱氏所藏古印一帙,又得强恕堂鉴存古印,又郭止亭《汉铜印选》,合计阅古印不下三千,率大同小异。盖一聚一散,仍此数颗不坏之宝,万事类然,无足异也。”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赵之谦像)

    所以,我们看到赵之谦的大量名印,疏密突出,比如: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赵之谦:汉学居)

    又比如: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赵之谦疏密突出的印例)

    2、赵叔孺给陈巨来的入门课

    陈巨来新拜赵叔孺大师为师之初,赵大师曾指导他:“刻印章法第一,要篆得好,刀法在其次也,汉印中有“太医丞印”一方,“太”、“医”两字笔画悬殊,一少一多,要排列得适当,看上云要匀称顺眼,多者不觉其多,少者不觉其少,此即所谓章法也。”

    细读《篆刻学》:“疏密”,值得篆刻初学者牢记的章法原则

    (汉印:太医丞印)

    赵大师所提到的这方汉印,我们无数次提到过,初学者应当认真领悟这段话,因为陈巨来先生因为这方印,真正踏入了篆刻大门。

    (【细读《篆刻学》】之4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页:篆刻入门:临摹秦印要在“篆法”上多下功夫 下一页:细读《篆刻学》:关于“皖派”,问题不少,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
    精彩评论
    (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