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工写”应互融互鉴
■夏宇
“我是刻写意的,他(她)是刻工稳的……”,说此话,在印人圈可能是司空见惯的。“工写”之分,还造成了印人的自我站边与互为对立且互不买账的印坛怪象。
工整匀称清秀为工稳印,非此则为写意印,工稳与写意之分是印人对篆刻印式分类的认知固化。
关于篆刻中工稳印与写意印分类的由来,在尚未正经考据前,且容我在此妄加猜想,篆刻的“工写”之分是否受了国画分类的影响,并借用了“工笔”与“写意”这两个名词(工笔改为工稳而已)?当此形成惯例,便成了约定俗成的一种篆刻分类法。
夏宇“异相印”
纵笔
那么,印人对此分类法的合理性是否存有丁点儿疑问呢?我相信绝大多数印人的回答是没有。其实,我也曾接受这种分法,并未对其有过疑问与任何异议,但随着对篆刻探索的深入,以及对写意本质的理解程度的加深,同时读到近期《书法报》“篆刻大家谈”系列文章,触发了我对工稳印与写意印之分的另类思考。我个人认为篆刻的“非工即写,非写即工”的分类法,其合理性存有可商榷之处。
依我近年来治印经验,我以为工稳印同样可写意,也确实能写意。假设镌刻一枚“窈窕淑女”印,其线条光洁细腻,结体工正平稳且婀娜可人,空间布局生动且匀称稳妥,难道这不是对窈窕淑女的最好写意吗?当工稳印写意了,那这类印风将如何定义?我曾为此倡导过“写意工稳印”“异相印”的概念,在我的异相印系列(如图)中有一类是工稳与写意杂糅的,这类印风又该如何定义?就以上两类印风,已很难用以往的“工写”分类法来定义,况且还会有其他相类似的印风出现。
夏宇“异相印”
无疾
再说写意,我以为不是谁说写意就是写意。写意作为创作的形式与手法,不仅能使作品生成画面感,同时也可让观者感知到作品的意境、意趣等。只是这些画面所形成的意境、意趣,因创作者的不同、写意手法的不同而不同。
不同的写意手法与形式,还可呈现作者对词句之意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创作思想的表达,更能引发观者去为之思考你在想什么?怎么想的?2023年4月2日,在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的“瑶青留丹”西泠百家作品展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博导、印学理论家孙慰祖先生见到我就说:“夏宇啊,我每次看到侬的印,就会想侬在想啥?哪能想额?(上海话,意为怎么想的)……”不管其言是赞许、是调侃,还是玩笑,我皆感欣慰!因为自己的作品还能做到让观者去想,去了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与作品思想。若所刻之印不明自己在写何意,又不能促使观者为之去思索,那只能是自以为在刻写意印而已。
综观当今印坛,所见之“写意”印,绝大多数并非真正能称之为写意,真正的写意印少得可怜(我们平时治印绝大多数是受所刻印文内容所限,也很难真正做到印文所要达到的写意效果)。更有甚者是借着写意之名干着不写意的事,写意成了这些印人乱舞妄刻的借口(美其名曰大写意),所呈现的作品是放浪无形、夸张无度,纯属恣意妄为之作。
夏宇“异相印”
日日平安
那么,这些不知在写何意的作品形式与印文所想表达的词意无一丝的关联的所谓“写意”印,试问您会认定它为写意印吗?我个人以为这类印,不妨还是称其为“非工稳印”。而且非工稳印已是区别于工稳与写意印之外的另一个篆刻大类。
因此,我以为篆刻的非工即写,只分工稳与写意的俗定之法可修改一二:一、工稳印能写意者可谓之写意工稳印,无意则为工稳印;二、非工稳印能写意者谓写意印,无写意则为非工稳印。
篆刻工稳印、非工稳印与写意印三者关系如何呢?我以为:一、三者之间不存在分界点,而且不可分;二、三者相互之间各存有交融区域,工稳可写意,非工稳同样也可写意。各位印友,如此之分,您以为如何?在我看来,其实篆刻有非工稳印大类很正常。因为印文不可能每个都刻得出写意效果的,刻非工稳印也不丢人,你我其实也都在刻。刻工稳、非工稳,还是写意,皆为自我选择。印文能刻写意且印人有能力去创作写意印固然更好,印文无法写意或自身能力不足者,不刻写意印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在刻非工稳印时,不再自称刻写意印也就罢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刻“工稳”者与刻“写意”者切莫对立,更不应相互轻视互怼,互融互鉴才是正道。
作者:书法报
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