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黄牧甫的篆刻作品,有一方印是必临作品,因为它的边款很重要,它基本上就是黄氏(黟山派)印风的“宣言”或风格“纲领”,就是这方“季度长年”:
(黄牧甫“季度长年”及其边款)
我们把边款文字着重提出来:
汉印剥蚀,年罙(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奉(捧)心而效之。士陵。
说这个边款重要,是因为黄牧甫在短短的二十几(除署名,23字)字里,郑重地宣言了自己对汉印剥蚀痕迹的看法,并对模拟汉印剥蚀痕迹创造古朴印风的创作方法提出了讽刺和批评。
黄牧甫认为,近现代人看到的汉印剥蚀面貌,是因为汉印经历了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之后,因岁月侵蚀、自然磨泐而形成的,它所呈现出来的“残缺美和古朴美”,实际上是它的“病态”,就像西施之所以美,是因为西施常常心口疼,要捂着心口皱着眉头并因此呈现出一种柔弱与病态之美。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汉印)
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印,必然是经过漫长岁月之后的“旧”东西,它的“美”,也必然是自然再造的,它所呈现出来的残缺美和古朴美被人们认可和赏悦,来自于后人的审美移情,但它却不能代表汉印作品的真实。
也就是说,汉印铸凿之初,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于是,黄牧甫主张在创作仿汉作品时,要尽量接近汉印铸造之初的样子,要“光洁”,要线条干净,而不是模仿汉印经过岁月剥蚀的状态:斑驳剥蚀,伤痕累累,甚至为了达成这种“残缺与古朴”,对着刚刚完成的“干净”的印面敲敲打打,制造剥蚀、残缺痕迹,并给这种技法取了个雅致的名字——“做印”。
很显然,黄牧甫反对“做印”,他的作品,追求的是干净、爽利、光洁,所以,他选用了刀锋锋利而刀刃轻薄的刀具,藉以完成光洁、刀痕清晰的线条。他讽刺“做印”的篆刻家“东施效颦”,其实是针对吴昌硕“写意派”的创作理念的,因为,“吴派”风格的精髓,就在“做印”所创造出来的“天工”和“意外”之美。
(黄牧甫的仿汉作品:大司马印)
这里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我们很难说清楚:人们之所以喜欢和赏悦汉印,到底是喜欢它刚完成时的本来面目,还是喜欢经过岁月剥蚀的面目呢(有这种可能:人们喜欢汉印,正是来源于它饱经岁月的样子)?就像人们喜欢西施,究竟是喜欢她本来的美,还是喜欢她“病态”的美呢?或者,两种美各有其美,并且二者也都有大批的追求者和认可者。对美的感受的描述从来都是主观的、多元的,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好了,回来说我们的这方“季度长年”,它很精彩,精彩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方不可多得的“满白”式仿汉作品,它具备经典篆刻作品所具有的各种精彩:
1、“季”与“年”的对角呼应。在篆书中,“季”和“年”有相似之处,黄牧甫对它们进行改造,让它们具备了更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左侧的“一笔到底”,比如头部的“方形留红”。这种改造,使全印的右上角和左下角有了相近的“图案”特征,由此达成了视觉呼应效果,并使印面的团聚性得到加强。
(呼应和三同一异)
当然,如上图所示,因为左侧的“一笔到底”的原因,使“季”“度”“年”三字都有这样一处“一笔到底”的字形特点,又达成了章法上的“三同一异”,“同”使全印秩序井然,“异”破除了呆板。
2、十字界格的团聚与区隔作用。我们一定记得秦印向汉印过渡过程中“十字界格”的发展过程,这个“十字界格”,它能够使不规整的文字规整起来,同时也使印面更加团聚(当然,秦印的“田”字格带有外框,更加具有团聚力),这个“十”字界格也使印面四个字各占地位,均匀地分布在印面四格中,使全印的“满白”审美效果更加突出。
(十字界格的作用)
这个界格,既区隔了印面文字,也团聚了印面文字。
3、细节:方圆互异与圭角显露。
(1)方圆互异。方与圆的对比,一直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在篆刻作品中,方与圆的对比尤为重要,很多大篆刻家都注意并强调了这一点,黄牧甫的作品中,方圆互异也是常规手段,比如:十字界格中的两根线条,如果一端作“方”,另一端就会作“圆”;一根长线条的一端作“方”,另一端就会作“圆”;对称位置的对称笔,一侧作“方”,一侧就会作“圆”;排叠的线条,一笔作“方”,另一笔常常作“圆”……如图:
(线条层面的方圆互异)
当然,还有字形层面的,笔画交接层面的,不一一标示出来了。
(2)圭角显露。黄牧甫的作品里,有太多的圭角显露,这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它不是作者刀法不熟而留下的“败刀”,而是作者故意留下的锋芒痕迹。比如两笔相交处,常常留出两笔交接的刀痕锋芒,而有些线条的末尾,常常留出未处理的刀痕残留。如图:
(圭角显露)
它有它独特的作用,其一、留出了交接痕迹,因此印中文字的笔画就有了书写的时序性;其二、留出了锋芒圭角,也使线条更加有力,增长了刀势,强调了篆刻特有的刀意。合起来,其实就是“见笔见刀”。也就是赵之谦主张的“有笔又有墨,有刀又有石”。
(【布丁读印】之15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作者:谈艺录
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