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推荐

阅读

国学

音乐

美食推荐

为什么要去一次西藏?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2022-01-17 15:58:25 830
  • 收藏
  • 管理


    “每逢藏历新年时,藏民都会跳跃欢呼,每人手中的杯子里都斟满了美酒。大家挥动手臂,撒下一把小麦粉,共同为新的一年祈愿:愿我们从青丝到白发陪伴长久,愿我们生命长河永流,愿远离疾病,愿五谷丰登。




    路线推荐 | 春漫藏南(即将上线)
    路线产品人 | 岛主  编辑/排版 | 南下列车


    我相信,你已经听腻了,为什么要去西藏的那套说辞。


    洗涤灵魂、找寻自我、精神家园的老三样话术,再难让你的心泛起波澜,


    就像318国道上的文艺青年一样,我们似乎都习惯了西藏与圣洁灵魂神秘这些东西挂钩。


    为什么要去西藏,答案好像这么多年都没变过。





    藏历新年不需要你想太多,它不带有任何的,现代、媒体、外人强加给西藏的一切,


    但如果你过一次,便永远忘不了。


    藏历新年并不是什么小众的秘密,不是那种徒步了十几年,爬过雪山,进过藏民家睡过一个月的老驴友才有过的体验。


    它在整个藏区,都是那个一年一度的存在,就和雪顿节一样。





    不管外人怎么看西藏,不管城市里的人怎么过年,


    藏民们始终年复一年地,用自己的方式,坚持虔诚而真挚地庆祝这个节日。


    没有盛大的晚会,没有满街的年夜饭餐馆,没有贵重奢华的年货,


    以往的藏历年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所以我想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藏历新年的故事





    Chapter 1

    # 初到拉萨#


    我第一次参加藏历新年的那天,是藏历的十二月二十九


    刚刚抵达拉萨,便被眼花缭乱的集市迷了眼睛。


    各式各样的藏服,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糕点和手工制品,琳琅满目的糖果与干货,在摊位上被堆砌成城堡的样子……





    藏民们在我身边川流不息,又气定神闲。


    有穿着僧侣服饰的喇嘛,带着毡帽的老人,编着辫子红着脸蛋的孩子。





    大昭寺外的转经道上,穿着不一样的藏服的藏民在这里转经,据说他们来自不同的牧区,赶在藏历新年到来前汇集拉萨,


    还没来得及从这种奇异的感觉里走出来,一个风尘仆仆露着半个胳膊的藏民突然在我身旁下跪,朝着大昭寺重重磕下一个长头。





    我一直走到八廓街,集市也愈加热闹,但这种热闹和20年前的小商品市场不同。


    因为你丝毫不会去想象市井文化赋予了这一时刻什么,而只是与他们一起沉浸在快乐里。





    藏族的朋友旦增告诉我,十二月的最后几日,是拉萨街头最热闹的时候。


    每家每户都出来采购新年需要的物资,这种盛况会一直到藏历三十的黄昏。


    随后我跟着他去到他的家里,我才知道集市上的那些东西,都派上了些什么用场。





    Chapter 2

    # 古突之夜#


    藏历二十九的晚上,被称为“古突之夜”


    我好奇地看着旦增家的阿婆,把各种奇怪的东西,包进这种叫做古突的面疙瘩里。


    糖果、木炭、羊毛、辣椒、硬币、石子……


    这些面疙瘩,在大锅里煮成一锅”古突“,香气四溢。





    我有些忐忑地和旦增一家围坐在桌旁,看着他们开心地吃下,然后把“夹心”吐出来。


    “我吃到太阳了!”


    旦增开心地从嘴里,把一颗圆形软糖从面团里分离而出,然后劝我赶紧加入他们,


    我吃了一块,小心翼翼又有样学样地,用舌尖找到面团里藏着的“宝藏”,是一小块辣椒。


    “辣椒的意思是,说话够辣,但是刀子嘴豆腐心,你果然是个四川人。”





    原来古突里包裹的每种东西,都有自己的寓意,吃古突,实则是给新的一年“测运”


    这和我们除夕夜硬币包进饺子,吃到硬币的人就代表新年财运亨通的说法类似,


    看来人类对美好的原始向往与祈愿,始终相通相连





    吃完晚饭,旦增一家把我带到院子里,把剩下的没下锅的面团捏成一个个小人


    他们带着我,把小面人在自己的四肢、脖子、躯干上触碰,


    然后扔进一个小火盆里,再把染了色的青稞穗放进去,祈愿之后,连盆一齐扔在了门外。


    “你的灾祸、疾病,都将被装在这些古突小人里扔掉,新的一年,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回到屋子以后,他拉着我喝酒,甜冽的青稞酒斟了满满一壶。


    就连喝青稞酒,在这里也是有讲究的,“三口一杯”,先抿三小口,再把整碗饮尽。


    醇厚绵甜的美酒,连同窗外作响的鞭炮,持着火把的人群,把我的脸烧得通红,世界旋转成了很好看的模样。





    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过年也有着很多“仪式感”十足的事儿,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的事儿越来越少,这样的感觉越来越淡,就连除夕夜包饺子,都渐渐变成例行公事。


    好像我很久没有这么认真过一个年了,而那些在无神论者眼中无意义的仪式,却让我开始莫名相信,其中寄寓的一切美好。





    Chapter 3

    # 年味:切玛和卡塞#


    和汉族地区一样,藏历的三十是大主题。


    切玛卡塞,是每家每户在新年一定会准备的。


    切玛并不是某一种类的食物,而是一个集祭祀与庆祝于一身的“藏式大拼盘”


    它会装在一个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里,一半装上酥油糌粑,一半装满小麦粒,铺上糖果点心,再插上青稞穗,摆上一碗用水泡上的青稞种子





    大年三十那天,我刚刚陪着旦增去冲赛康市场赶过早集,一进门,阿婆们便抱着切玛笑脸相迎。


    我看到这小山一样的“五色斗”的时候,其实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旦增笑着为我示范,抓起一个糌粑,和少许小麦粒,把小麦粒少许撒向空中,然后把糌粑吃掉。





    我有样学样,一边吃着糌粑,一边听他讲起小时候的故事。


    “对藏族孩子来说,切玛就是最快乐的童年记忆。


    那会儿必须等到藏历三十的晚上,切玛的最后一样食材才会被放进盒子。


    我们这些小孩儿,每天都望着那满是小麦和青稞香味的盒子流口水,经常不到三十晚上就去偷吃,大人们发现了也不会骂我们,只是笑着把切玛补满。”





    到了中午,旦增一家围在厨房开始炸卡塞


    卡塞是一种会被捏成各种形状的油炸面食,和其他地区的油炸点心不同,炸卡塞的面团由酥油捏制,闻起来会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


    “新年一到,卡塞的香味可以飘满整个拉萨城”



    △图片来自微博用户朗卓雅吉秀



    我尝了一片,真脆,真甜,真香。


    阿婆在厨房里,炸了一盘又一盘,摞在桌上,像座小山。


    这让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一大家人聚在外婆家过年,她每年都会炸又香又脆的酥肉,我好像已经很多年没吃过那样的酥肉了。


    卡塞的味道,不知道为什么,会让我想起儿时酥肉的味道。



    △图片为炸卡塞,来自微博用户南方胡媚娘



    Chapter 4

    # 屋顶有神明#


    大年初二,旦增开车带我去了山南


    他说他小时候在山南村子里长大,那里有更足的藏历年味儿。


    一路上,我都能看到人们围在山麓上的经幡下,不知在忙碌着什么。





    到了曲松县的村子里,他的表兄弟多吉直接把我们从村口带到了家里的屋顶。


    多吉一家人正忙碌地更换屋顶的经幡,并且在屋角上插上五色的“风马旗”


    “每到新年,我们就会聚集在自家屋顶庆祝,把所有的经幡换成新的,家里的,村里的,甚至是山上的。”


    我这才知道刚才远离村镇的山路上,居然都是去自行更换经幡的藏民。





    除了换经幡,还要做的是拜拜屋顶神灵,祈求五谷丰登,疾病不侵。


    “愿我们从青丝到白发陪伴长久,愿我们生命长河永流,愿远离疾病,愿五谷丰登。”


    旦增为我解释完这一段藏文祝词,我第一次有些相信神明。


    看着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共饮杯中美酒,陈旧褪色的经幡撤下,鞭炮的烟尘消散……


    这个世界,真的又是一片崭新。





    屋墙外,一片空地里的欢笑声吸引了我,


    一群藏族小伙围在一起,他们轮流朝着一个小土堆扔石头,每扔一个,都是一片哄笑。


    我问过多吉才知道,他们是在“击牛角”


    土堆的中间其实还插了一只牦牛角,参加的人需要从远距离扔出石块击中牛角。



    △图片来自于纪录片《生活在世界屋脊》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项高难度操作,但这一个个藏族小伙,居然大多能在五六米开外弹无虚发。


    击完牛角,他们便围在一圈跳起了舞。


    旦增和多吉把围观的我也架进了舞蹈队伍,


    他们说,只看不跳,绝不可能





    但很快我便轻松了起来,因为根本没有人在意我步伐的不协调,


    每个人都只是在享受此刻的快乐罢了。


    而且,我很久没有见到,新年里,这么多如此自在地,享受快乐的笑容了。





    Chapter 5

    # 一切,都因为有藏历新年#


    冬天的西藏,日光倾泻。


    但这个新年,比阳光更加温暖。


    我就像一个几乎忘却“年味儿”的孩子,突然在这里找到了,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关于快乐关于美好的共通记忆





    目光所及,每个人都在发自内心地快乐,


    都在用最简单的人类本初的方式,传递关于岁月轮换的美好愿景。


    “一切,都因为有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时的西藏,没有轰动的庆典,没有来来往往的冲锋衣,


    没有五花八门的长焦镜头,没有在布达拉宫门口反复泼水的打卡网红。


    它仿佛用藏民族本身的秩序,击败了现代文明与打卡文化为西藏披上的外衣,为西藏建构的想象。


    我没有觉得,有什么洗涤了我的心灵,我没有觉得,哪里安放了我的灵魂。


    我只是觉得,藏历新年,让我目睹了许多关于西藏本身的东西,找到了许多关于“年”的原初记忆






    Chapter 6

    # 遗憾,也有惊喜#


    其实,藏历新年,VIVA旅行家每年都会去一次。


    我们一直觉得,去体验一个真实而原味的西藏,藏历新年是绝佳的选择。


    我们期望不同的人,可以怀着不同的念想,去过同一个藏历新年。





    即使不能亲自去,我们也想,把这个关于藏历新年的故事,讲给你听。





    如果未来有一天,在某个藏历新年的时候,


    你也在拉萨或者山南喝上一碗青稞酒,尝过一口切玛,站上屋顶许下心愿,


    西藏的阳光和那些温暖人心的笑脸一起,由眼睛窜进大脑的时候,你会明白一切。





    如果你依然觉得遗憾,或许可以期待下一个惊喜。


    就在不久的三月,等到藏历新年过完,林芝的桃花也就开了。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将开启一年里,它最灿烂迷人的桃花盛宴。


    《春漫藏南》林芝桃花路线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除标注照片及VIVA旅行家原创照片以外,
    所有照片均来自图虫正规渠道购买,有授权证书,
    如有侵权问题,VIVA旅行家概不负责,请联系图虫。


    END




    免责申明:熊猫叶作为化妆品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内容转自化妆品行业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仅作传递信息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尊重原创,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页:海南小众景点推荐,打卡三亚神玉岛,宛如人间仙境 下一页:看过他们的旅行经历,我承认我慕了
    精彩评论
    (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